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天保卫战工作,坚决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四平市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和终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 2019年1-8月,四平市区PM2.5浓度均值为39ug/m3,比去年减少3.3μg/m3,优良天数183天,同比增加6天,蓝天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项目准入条件。开展生态联合审查,联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意见,将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批意见作为进行采矿登记的前置条件。二是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制定吉林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清单和吉林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进度表,对我市两户搬迁改造企业按季度进行计划安排搬迁改造工作,督促梨树县政府继续推进华泰关闭退出。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完成四平现代钢铁有限公司、亚泰集团伊通水泥有限公司、四平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阶梯电价现场专项监察和四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现场专项监察。四是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能达标排放的“散乱污”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散乱污”企业清单,实行台账式、销号式管理。2019年5月生态环境、执法、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对辖区内相关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依法立案调查6家涉嫌违法企业,关停1家“散乱污企业”,严厉惩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五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要求工业企业实现密闭存储、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遮挡苫盖,物料的装卸、运输要设置集气罩进行收集处理,厂区地面实现硬覆盖。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一是有效推进清洁供暖。在用调峰锅炉均已完成环保改造,并建立了在线监测装置,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供热管网覆盖的范围内,实现了燃煤的减量化和集中化、清洁化(超低排放)改造。供热管网没有覆盖的工业园区内,分别以电、生物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自供热。二是加快推进散煤治理。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商品煤经营网点进行摸排。共计摸排煤炭企业12户,对煤炭质量进行抽样检测8组,全部合格。目前各地洁净煤配送体系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燃煤锅炉监管。截至目前,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共淘汰56台燃煤小锅炉,剩余11台将于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淘汰任务。全市47台20蒸吨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已全部安装了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2018年已完成双辽电厂5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一是优化调整货物运输方式。积极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运输,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鼓励支持运输企业资源整合重组,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广新能源汽车。对购置新能源车在2020年12月31日前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城市公交现有新能源车81台、清洁能源车110台。市区清洁能源出租汽车达到99.9%以上。三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对全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公安、环保、质监、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建立营运企业清单,督促指导柴油车超过20辆的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车辆维护、燃料和车用尿素添加使用台账,溯源超标排放机动车生产和进口企业、注册登记地、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运输企业等,倒查责任主体,实现全链条监管。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四是加强机动车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利用监管平台加强对在用车检测过程监督管理,对上线检测每台车严格审核,对1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变更申请进行了备案,进一步增强机动车检验机构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了机动车检验机构检验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五是严格油品质量管理。加大对加油站的检查频次,摸排成品油站点33户,核查是否建立采购、销售制度,是否建立油品购销台账,重点检查油品来源,销售去向凭证票据是否规范齐全,确保我市各加油站销售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一是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2019年计划任务562.5亩。2019年市辖区人工造林计划任务6500亩,已完成7000亩。人工更新计划任务150亩。三北五期工程计划任务4930亩,已完成造林面积4960亩。二是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矿山专项整治行动,拆除了非法侵占林地的矿山企业的生产设备及设施,并进行矿山复绿,完成采石场坑口复绿面积共计2846亩。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早发现早处理。上半年共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3户,下达整改指令4份,查处隐患31条,已整改27条,立案2起,处罚金额人民币4万元整,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1户。三是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对市区在建的78个施工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51份,全面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整治措施。清扫工作严格按照“五净、三根清”标准实行全天候保洁,充分利用洗扫车作业,实现以机扫、普扫、拣扫、管理人员巡回监管的“四位一体”保洁制度,对市区扬尘加强“抛、撒、漏”管理,对渣土运输车进行密闭改造,密闭化运输,避免“二次”污染,严厉查处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现场整改施工工地3家,教育运输车辆34台次。四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扎实推进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秸秆焚烧治理工作取得实效。2019年上半年投入秸秆离田奖补资金200万元。推广落实保护性耕作技术285万亩,同比增长14%,约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可还田秸秆150万吨以上。五是强化生活源污染治理。共整治48起油烟排放和噪声问题,实现整治全覆盖。露天烧烤、肆意排烟、污染环境不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排放
一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制定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超标排放车辆上路行驶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炉窑管理清单。制定了全市工业炉窑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到2019年末完成工业炉窑专项整治任务。三是实施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强化对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等油气回收设施运行监管,坚决杜绝设施损毁和功能失效情况的发生。全市192家加油站、1家储油库油气回收装置全部安装完毕并正常运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能致远。市生态环境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和市政府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作风举措,攻坚克难、统筹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美丽四平、幸福家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