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首页>图片新闻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   2020-06-05   来源:四平日报
呵护碧水蓝天 绘就生态家园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环境督察为抓手,纵深实施“生态育市”战略,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2019年,我市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4个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下降幅度4个季度蝉联全国第一,3个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三类;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8%,PM2.5浓度均值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1微克/立方米。区域声环境、辐射环境安全得到巩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在全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评中,我市荣获一等奖。

 

强化履职担当

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层层压实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先后召开部署会、调度会、专题会、推进会等安排部署工作。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促调度,带队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各分管领导及时研究部署、破解难题。人大、政协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明晰部门职责,制定了《进一步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任务责任清单》,每年印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修订了《四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组织联合行动,市生态环境领导小组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针对成品油市场整治、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噪声污染管控等生态环境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各类联合检查行动10余项。尤其是四季度利用“百日攻坚”契机,召开全市动员会,号召各地、各部门大干一百天,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集中扫尾攻坚。

 

创建流域治理“四平模式”

辽河治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河流域污染防治重要批示精神,统筹部署、狠抓落实。创新工作模式,以标本兼治为原则,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生态治理、修复为主线,先后印发辽河治理“两方案一规划”等规范性文件,探索创建了“三三五八”辽河治污四平模式,即:明确了“点源治理”“点源面源结合”“河湖连通工程建设”的“三步走”总体战略,全面落实“与城市建设结合,塑造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结合,打造绿色品牌”“与绿化美化结合,提升城市品位”的“三结合”原则,构建了城乡污水集中处理体系、城乡垃圾处理体系、畜禽粪污治理体系、生态系统修复体系、水循环利用体系“五大体系”,夯实了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协同共治、联防联控、设施稳定运营、分析研判、社会共治、督察问责“八项机制”。“三三五八”模式致力于打造北方缺水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典范,为我市流域治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推进项目建设。2018年以来,我市共实施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61个,总投资约49亿元。目前已完工59个,在建1个,调至“十四五”1个。并在2020年实施辽河流域续建“十三五”项目和提前启动“十四五”项目22个,总投资约34.7亿元;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3万余次,清理河道垃圾8万立方米,其中辽河流域6.48万立方米。在全省率先完成338家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和整治任务,并实行规范管理;突出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各类水污染处理设施的监管和指导,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在全省率先推行水质分析研判制度,每月对全市52条河流57个断面采样监测,分析研判,采取精准管控措施,促进了水质改善。今年4月,我市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10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动规划编制和项目筹划工作。

 

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一项重要内容,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整改任务。高位推进整改。实行市委常委包保地区、市政府领导包保部门,市里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现场督战。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督查,发现问题231个、完成整改193个,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中央及省级督察整改成效;充实督查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抽调10名后备干部和硕博人才组成作风调研组,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两年,专职从事督察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清单式管理,深化“四项机制、八项制度”,优化“三本账、四个清单”管理模式,并建立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五步工作机制”,全年下达提示、预警、督办函等112份;严肃督察问责。2018年以来,共查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领域问题440人(次),其中2019年149人(次)。截至目前,各级环保督察交办的1339个案件和问题已完成整改1303个,完成比例达97.3%,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12日,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市,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目前,已转办13批92个信访案件,已经完成57个,其余案件正在推动整改落实。

 

打好打赢标志性战役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标志性战役为载体,全市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稳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实施“三源同治”,抓水环境系统治理。城区“内源”方面,全市共建污水处理厂(站)35座,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20.5公里,市区累计改造海绵城市老旧小区117个、改造南北河截流干管36公里,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被评为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中央财政奖补3亿元;工业“点源”方面,9个工业开发区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20.5公里,1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全市162工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站212座,总处理能力11.58万吨/日;农村“面源”方面,建成17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1367个畜禽粪污收集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全市75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治理村屯全覆盖。全省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现场会在双辽召开。

  纵深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落实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建立空气质量分析研判制度,每月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依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6家;强化燃煤污染控制,淘汰县级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7台,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完成“黑烟抓拍”系统建设,设置24套抓拍设施,正在调试,即将与公安部门联网;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核发号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严格落实错峰起炉、错峰生产、“一厂一策”等措施;持续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建立并完善秸秆禁烧五级包保、网格化监管、秸秆离田、量化考核等机制。今年春季火点较去年减少25处,下降比例14.2%,超额完成省定减少10%的工作任务。秸秆免耕还田“梨树模式”在2019年第五届黑土地论坛上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认可。

  全面打响黑土地和青山、草原湿地保卫战。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45家重点行业企业46个地块的用地信息数据采集和质控工作;持续开展“清废行动”,规范固体废物存贮、处置与管理,市、县、乡、村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建设,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行为,150个绿盾自然保护区问题完成整改129个,53个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46个;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拆除饮用水水源地违建53处,搬迁居民12户,安装围栏2.1万米,修复拆除违建后裸露地面4.7万平方米;全市共完成造林68.7万亩,我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执法与服务并重

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在强化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许可服务,落实好环保为民、环保惠民各项政策。

  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制定了生态环境监管事权划分意见、行政处罚案件查办制度、环境信访举报工作制度等,出台了有奖举报办法,建立了举报平台。2019年共受理信访举报482件,全部办结。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大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对主观恶意偷排漏排、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依法严惩重罚。2019年检查企业2500余家/次,行政处罚78件,查封扣押5家,限停产6家,移送拘留13起,排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200余条,立案3件,有效打击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许可服务、优化执法监管等措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初,出台《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若干规定》,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为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环保支撑。优化项目办理流程,审批全程可通过网上办理,实现“零跑动”;建立容缺容错办理机制,对复工项目存在非原则性问题实行先办理后补正,落实并联审批,环评批复不再作为其它部门手续前置条件;对企业开展“管家式”服务,对项目建设实行超前介入、主动对接、跟踪服务,免费为企业送政策、送法规、送技术,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环境难题。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促发展的重要职能作用,全面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壮大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四平、幸福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