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4月9日,生态环境部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启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我市成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灵计,副市长王有利参加会议。
会上,规划编制技术指导组组长王金南院士详细介绍如何做好试点工作;郭灵计与其他规划编制试点城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作表态发言。
郭灵计在发言中指出,四平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规划编制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打好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下步,四平将坚持把流域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多规合一、综合治理,推动同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各方力量推动规划实施,努力打造北方缺水城市生态治理典范。
翟青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对我市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四平市位于辽河流域上游,是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希望四平市能够以试点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好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此次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流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据悉,此次国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国十大流域,每个流域仅选取一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我市能够成为10个试点城市之一,非常难得、来之不易,这得益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牢牢扛起“治辽”政治责任,紧紧围绕环保督察整改和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施策,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内源”治理方面。全市共建污水处理厂35座,配套建成西湖湿地等3块尾水湿地。市区建设排水管网310公里,改造海绵城市老旧小区117个,改造自备水源供水小区40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在“点源”治理方面。9个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建设企业污水处理站168座,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338个。在“面源”治理方面。全市755个行政村实现垃圾处置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7%,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同时,两年累计向东辽河生态补水4796万立方米,建成河流两岸保护带1903公顷、水源涵养林486公顷。累计植树造林118万亩,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我市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辽河流域考核全省第一,河长制考核全省第二,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申报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市用水总量和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达到省考核要求。截至目前,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1339件,完成1303件,办结率97.3%。61个治理项目已完工59个,进度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四平近十年来首次退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后30位城市名单。进入4月份以来,东辽河四双大桥断面一度保持在二类水质,条子河林家断面、招苏台河六家子断面保持在四类水质。通过辽河流域污染防治,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东辽河流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我市决心年底前全域消灭五类水体。坚持紧盯目标抓谋划,以试点城市为统领,着眼改善水环境质量,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治理工程。坚持系统治理抓提升,重点开展城镇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行动,全力完成项目建设,强化水质达标保障能力。坚持突出难点抓整改,攻坚督察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确保制约东辽河流域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彻底消除东辽河流域生态隐患,奋力夺取东辽河流域污染治理这场硬仗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