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非常美丽漂亮!”
“垃圾越来越少,花草树木越来越多,整齐静美,看着就心情好。”
“现在很喜欢去湖里滑冰,湖水清澈,结成的冰也格外晶莹透亮。”
四平的生态环境如何?四平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蓝天、碧水、净土、绿植……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被人们看在眼里。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林草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继续擦亮生态底色,绘就现代化绿色图景?我市给出了答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生态强省、生态强市建设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北方缺水城市治理典范。
强化思想引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夏日时节,眺望转山湖,秀丽旖旎,白鹭翩跹;近观西湖湿地,碧水绕长堤,池塘处处莺,美好风光无限;公园里、道路旁绿树成荫,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即便是偶瞥一眼,也都精巧别致。这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凝聚着我市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要发展,也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全市的发展共识。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环保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战役,守护一片蓝天,保护一湾碧水,培厚一方净土,全力攻顽症、解难题、补短板,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以水污染防治为例,我市认真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大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能”“有效”,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人人守河、护河、爱河的良好氛围。在全省河湖长制考核中,排名逐年上升,2019年位居全省第二名,2020年跃升至全省第一名。2021年,我市有4条河流列入吉林万里绿水长廊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思想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五个必须’要求,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实施更强有力的污染防治措施,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环境保护
切实打好修复提升持久战
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近年来,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效利用生态环境,我市制定了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恢复生态环境,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土绿化方面,2021年,我市完成造林绿化50.5万亩(含补植),春季造林完成41.5万亩,秋季完成9万亩。重点推进的“一保护、三攻坚”行动,聚焦黑土保护,对全市农田防护林网进行营造提升,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完成1.4万亩,任务完成率129%,城区绿化攻坚、乡村绿化攻坚、廊道绿化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黑土保护方面,按照“控、增、保、养”的技术路线,深入开展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增施有机肥和耕地轮作,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建设。并把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作为一项重要惠民实事全力推进。通过制定《四平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为切实打好修复提升持久战,未来我市将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十年绿美四平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三区三屏三廊一网”森林草原修复生态格局,持续深化南北河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东山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城区绿色生活圈。同时,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辽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构建“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环境保护新格局。
强化环境监管
全力打好“双碳”目标主动战
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美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为贯彻落实省厅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决策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在新起点上再发力,强化重点污染源防控,大力开展环境执法检查,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推动环境污染减排管控向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转变。
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健全司法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在开展清河行动、秸秆禁烧巡查管控、“散乱污”企业排查、以及重点污染源停(限)产落实情况核查等执法行动中,创新思路、方法和手段,积极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拓展非现场监管应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同时,通过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建立重点污染源突击检查制度、排污口巡查制度、环境违法排污举报制度以及督促企业制定完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强化司法联动,建立网格化、全覆盖监督体系,切实提升治理监管能力。并开展多项专项行动,持续强化环境监管,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和服务水平。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我市将积极融入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落实‘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双辽绿电园区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为多领域深度脱碳筑牢基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并坚持以工业绿色升级带动全市创新转型,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向绿色清洁、高端智能方向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确保绿色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