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首页>环保要闻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   2019-12-06   来源:吉林日报
四平:为保卫生态环境而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四平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天蓝、水碧、净土为民生作答,换取赞誉一片!

蓝天保卫战——“疏堵”治“焚烧” 淘汰小锅炉

  仰望一片蓝天,呼吸清新空气,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为了这个“最基本”,四平首先向大气污染宣战。

  去年,他们制定并实施了《四平市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年度和终期目标任务,实施联防联控。

  “与前些年焚烧秸秆造成乌烟瘴气的情形相比,现在空气可是清新不少。”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相关负责人接着介绍说,“四平是农业大市,年产秸秆约425万吨。庞大的体量,让‘秸秆禁烧’成为一大难点。”

  “难点”就是工作重点!四平市两手抓、两手硬,“疏堵结合”治“焚烧”。”

  “疏”,让秸秆变废为宝。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要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秸秆综合利用量为34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堵”,包片巡查,实地督查。针对秸秆焚烧高发时段,四平按照《2019年秋冬季秸秆禁烧巡查方案》,对铁东区、铁西区的秸秆焚烧管控工作开展包片巡查、实地督查,发现违法焚烧秸秆行为及时制止,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

  “以前收割完秸秆直接在田上烧了,图个方便。现在知道这样做不仅会造成污染,还要受到处罚,付出代价,一枪俩眼,就自觉地不烧了。”村民李广和告诉记者。

  燃煤是大气污染的“帮凶”。为减少燃煤污染,四平不断推进清洁供暖和散煤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共淘汰59台燃煤小锅炉,剩余8台将于2019年底前全部淘汰。全市47台20蒸吨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已全部安装了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与此同时,四平在用调峰锅炉均已完成环保改造,并建立了在线监测装置,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供热管网覆盖的范围内,实现了燃煤的减量化和集中化、清洁化改造。供热管网没有覆盖的工业园区内,分别以电、生物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自供热。他们还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商品煤经营网点进行摸排,对煤炭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全部达标合格。

  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对市区在建的78个施工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全面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整治措施;清扫工作严格按照“五净、三根清”标准,实行全天候保洁;对市区扬尘加强“抛、撒、漏”管理,对渣土运输车进行密闭改造,密闭化运输,避免二次污染;严厉查处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现场整改施工工地3家,教育运输车辆34台次。

  加强在用车检测过程监督管理。严格审核每台车辆,对1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变更申请实行备案,进一步增强其主体责任意识。

碧水保卫战——河(湖)长到位 “三源”同步治

  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泊是“流动的生命之源”。

  让“流动的生命之源”健康流动,是新时代四平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不懈追求。

  好消息传来!10月23日,在国家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公布的“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名单中,全国20个城市晋位,四平以竞争性答辩第一名的成绩位列其中。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1至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中,四平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招苏台河六家子断面水质同比提升1个类别,条子河林家断面水质提升2个类别,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二龙山水库、下三台水库、山门水库3个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碧水保卫战”——

  大力推行河(湖)长制。四平在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河长839名;2018年又实施了湖长制,设立湖长17名,从此建立起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体系,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了自己的“专职管家”。与此同时,成立了市、县、乡三级河道警长制工作体系,设立各级河道警长123人,其中,市级河道警长9人、县级河道警长43人、乡级河道警长71人。

  四平市各县(市)、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后,站到了河流防治的最前沿,实现了河湖由没人管向有人管、由多头管向一头管、由管不住向管得好的巨大转变。

  据统计,2018年初至2019年11月,四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7万余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120次,共督查督办69次,为基层单位解决问题155个。

  治河治污,治污寻源。聚焦点源、面源、内源等主要“病源”,四平以项目为支撑,以“三源同治”为抓手,推动水污染防治步入科学化、常态化轨道。去年以来,谋划实施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3大类61个项目,预计投资49亿元,目前,已完工44个,完工率达到72%。

  实施“内源”治理。完成四平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南、北河截流干管总长度约36.2公里,目前已基本完工。持续推进清河行动,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清理河道垃圾20.53万立方米;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清理河道6.4公里,清淤总量10.2万立方米,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

  加强“点源”治理。建设9个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20.5公里。严控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将天成玉米、新天龙、吉林金钢等重点企业,纳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范围。加快金士百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2019年底将完成300余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推进“面源”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关闭搬迁119家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710个,改造农村厕所1.2万户,全市74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治河必治砂”。河砂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暴利的诱惑下,一些人在河道和岸边非法采砂,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四平本着零容忍、露头就打的原则,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取缔一处,两年来,共处理非法采砂案件62起。

  退耕还河同步跟进。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退耕还河土地面积9062.07公顷,挖边沟99.91万米,安装围栏36.38万米,植树绿化2741.27公顷,进一步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27个污水处理厂,郭家店镇、叶赫镇已于去年正式运行,其他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试运行,预计年底前全部运行。

净土保卫战——保护黑土地 复绿旧矿山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是人们对黑土地的“古老印象”。在连年高产的背后,越来越多的黑土地被“透支”——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累瘦了”,“最基本的生态”“生病了”。

  四平作为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始终不忘肩上那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用市委书记韩福春的话来说,“保护好黑土地,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集成推广先进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保护黑土地,四平各县市区多点发力。

  梨树县从高家村一块200多亩的“秸秆全覆盖”试验田起步,如今秸秆全覆盖耕作推广面积已达200万亩,占全县玉米耕种面积的七成以上。为了比较和展示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探索适合同类地区的秸秆还田措施,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打造了10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展示基地,通过更加直观的效果对比,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梨树方案”。

  双辽市大范围推行免耕播种,免耕机保有量已达2000台,免耕率达90%以上。他们还针对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究出一套“收割机粉碎还田覆盖等行距原垄种植”模式。双辽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彦军介绍说:“秋后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第二年开春,不动土,直接在原根茬旁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出苗后进行一次中耕,即可除去杂草,又可少量覆土起垄。苗中期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等行距便于收割机作业。”连续多年的秸秆还田,不仅减少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还让双辽的沙土地渐渐改换了模样。

  矿山开采乱象是生态环境的大敌,也是四平历届党委、政府急欲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一些地方山被挖空了,树被砍光了,植被不见了,水被污染甚至枯竭了。乱象不除,天无宁日!

  去年以来,四平市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执法”的方式,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对市区周边占用林地的非法采石场进行集中拆除。当年就拆除118家,其中,梨树县孟家岭镇68家、十家堡镇34家、铁东区16家。存在近50年的矿山无序开采乱象终于得到根治,林地复绿近百公顷,百姓拍手称快。

  梨树县孟家岭镇因长期的乱开滥采,改变了地形地貌,破坏了生态体系,侵占了土地良田,污染了大气环境。这个镇的马家油坊村,集中了全镇80%以上的采矿和加工企业。村路上,超载的砂石车往来穿梭,每小时有几十辆通过,路面被碾压得坑坑包包,尘土飞扬呛得人喘不上气。而矿山开采的隆隆炮声,更让周边的居民心烦意乱,入夜难眠。现在,伴随着诸多采矿企业、加工企业一一关闭停产,世界恢复了宁静,生态得以部分修复,村民们有了久违的、浓郁的幸福感。

“保卫战”有保障——铁腕硬监管 追求“可持续”

  为生态环境“三大战役”提供硬保障,四平市委、市政府铁腕执法,强力监管。

  今年以来,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检查企业2100余家/次,受理信访举报411件,办结400件。立案63起,结案43件,查封扣押3家,限产停产6家,移送拘留9起,罚款284.6万元,收缴陈欠金额476.47万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四平打破执法队伍“倒金字塔”格局,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下沉。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率先开展市一级执法队伍改革,成立铁东、铁西两个分局,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为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艺差、污染高的“散乱污”企业,由于具有规模小、布局散等特点,整治难度较大,群众反映也大。铁西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以废塑料加工为突破口,经过前期深入摸排,掌握了周边废塑料加工作坊的加工情况,在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成功端掉了塑料加工黑窝点。

  “按照以前的处置流程,我们业务科室需要先前往现场实地调查检测,摸清情况,然后再回到局里转交给环境执法大队,由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查处,最快也要一两天。试行‘局队合一’后,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案件,当场就作出处罚,省时又高效。”铁西区生态环境分局监察一科负责人介绍说。

  整治“散乱污”企业,解决了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市民纷纷点赞。

  四平建立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突出了重点,提高了效能。根据事权划分,重新编制检查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及抽查事项清单,探索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和监管全覆盖,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联合抽查计划,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执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8月的一天,该局执法人员在叶赫镇永和村庙子沟河道内发现一处砂坑,疑似非法采砂,便立即联系市公安局及铁东区林业和水利局进行蹲守。当晚21时左右,非法采砂的移动式机械设备进入河道开始采砂,执法人员立即行动,查扣了非法采砂设备。目前该案已交办水利部门。

  积极探索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举措。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按照《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依据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环境信用状况等级进行评价,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构建,创新多元化监管方式。


[纠错]